(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排箫、琵琶、羯鼓、答腊鼓、叶、箜篌、横笛……3月26日,“唐音元韵——晋祠·永陵乐伎音乐文化联展”在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清商相和”“乐府新声”“古乐传承”“元曲遗韵”四个单元,用仿制乐器、档案资料、古今考据、演奏照片配合着文物壁画中出现的相应画面,为观众讲述古代繁盛灿烂的乐伎音乐文化。
本次展览由太原市文物局、成都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成都永陵博物馆承办,展期两个半月,展品四十余件。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首《赠花卿》写尽彼时成都的繁弦急管,饱含杜甫的无尽赞叹。五代前后蜀时期,蜀地承唐“扬一益二”之势,在中原战乱不已、兵戈扰攘的局面下,仍保持着相对繁荣的社会景象。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永陵棺床石刻浮雕“二十四伎乐”,属东西音乐文化交流融合的集大成者,造型生动,精美绝伦,完美地呈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舞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
而经过唐宋数百年的酝酿,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在元代达到顶峰。晋祠博物馆唐叔祠内,陈列着一组14尊珍贵的元代乐伎像,比例适度,身形丰满,面庞圆润,手中持有笛子、三弦、琵琶、笙、拨等不同乐器,完整展示了元代乐队建制,浓缩了元代戏曲最丰富多彩的一幕,是反映当时音乐文化最高艺术成就的实物典范。
2023年正值永陵考古发掘80周年,晋祠博物馆特邀永陵“二十四伎乐”穿越千年而来,携手承载着元代皇家曲艺遗韵的晋祠元代乐伎,让石雕浮像上的场景“重返人间”。
成都永陵博物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展览中所展出的仿制乐器,是特邀著名乐器制作师、上海大龢堂乐器文化工作室艺术总监沈正国对二十四伎乐乐器进行了仿制。作品以成都永陵实物为原型,并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乐器,严格依据文物原有的形制及尺寸进行制作,再现了唐代乐器之神采风韵。”
“永陵和晋祠作为两地名副其实的文化地标、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乐伎文化丰富,合作天地广阔。”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双方人员以乐为媒,往来更加密切,展览合作成果丰硕。此次展览的举办有助于搭建交流互动平台,进一步推动文化互融互鉴,使观众在淡雅清风中,感受来自远方的风情与浪漫。
(展览图片由朱萌拍摄)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