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能感受到四季变化的落地大窗、挂满了尺子、锤子、锯子、凿子等工具的墙,这座印着“原木生活”首字母缩写的灰色房子,在长白山脚下、被群山和松花江环绕。
这是一个开在村子里的木工坊,却吸引了不少城市年轻人前赴后继地来学木工。
「后浪研究所」的一篇文章中(《35岁提前退休,我在海岛上租下18000平庄园养老》)提到,2017年,尚在长沙开软装工作室的李野野,就是在这里结识了她的另一半——恰好辞掉了在北京央企朝九晚五的工作,也到这家木工坊来学习,这才有了后续两个人在海岛上改造家园的婚后生活。
长沙、北京的双向奔赴。这家木工坊,到底有什么致命的魅力?
木工坊的主人是50岁的陈大勇。是个半道出家的木匠。
大学毕业后,陈大勇在沈阳做过社区医院里的医生,当过销售。30岁这年,他成了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8年创业,赚到了些钱,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脂肪肝、肾结石、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事业也走向了下坡路。
找不到方向,心也静不下来。无意中看到的美国木工、建筑师中岛乔治的纪录片,那种打造艺术品的“诗意”,让陈大勇产生了新的向往:做木匠,过悠闲有创造力的生活。
38岁的陈大勇成了木工坊里的“高龄”学徒。两年后的2014年,在媳妇儿的老家——有林场、水好空气好的吉林省靖宇县第一参场,陈大勇成立了原木生活木工坊,成为了一名全职木匠。这一年,他40岁。
简约而有个性的作品、风景优美的村居生活,通过社交媒体账号上的传播,陈大勇的订单源源不断。一起涌入的,还有想找他学艺的大城市年轻人。2016年,陈大勇开设了木工培训,算下来,至今收了有近600名学员。
在村子里做了快10年的木匠,陈大勇觉得已经离不开这儿了。有一些徒弟也留了下来,开小卖铺、做咖啡馆……让村子有了新的生机。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创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